close

DSC_1291.JPG  

第一次因為演員看台北電影節的播出片單,覺得很特別,可惜這場會後問答只有導演跟製作人出現,演員本人沒出現,不然就更滿足了(笑)。

 

以下為當時錄製的文字轉錄,由於是臨時才想到要錄,所以第一個問題沒錄到,僅錄到回答的部分,但不影響全文就是,全文以當天口譯翻出的文字為主。

 

問:(因為觀眾沒開口,第一題由主持人問,沒錄到)

答:(前面部分沒錄到)這次會拍這部電影,是韓國的電影協會給了他們一個主題,請他們拍”青年”的故事,所以他們想了很久想著要拍甚麼。首先出現的是電影中的線孔,這個主題是最先出來的,是以聖元為中心,聖元是因為線孔出現才有工作做,接著才是他身邊會有甚麼樣的人物、會有甚麼樣的故事,是這樣慢慢地一一出現的。

剛剛主持人說這部電影講的不就是信任跟懷疑這兩件事嗎,製作人說他們在想的時候,一直覺得住在韓國這個地方,心裡常常會有很不安的感覺,但是其實這個不安是從哪裡出現的呢? 像是電影裡有出現的幾個主題,比方說像是強制驅離問題、住宅問題、約會暴力,或者是說韓國出現的這個地震,連自己住的這塊地方都好像不安穩、會搖晃的感覺。

 

==開放觀眾提問==

 

問:因為不清楚兩位之前的作品,可是看到這部電影講的是有關於信任這件事,但表現的手法實在是太有趣了,其實應該是一個很沉重的主題,但看完卻很愉快,所以很好奇兩位怎麼會想到用這樣的表現,用一隻鯰魚啊、作工程的過程,就是有非常多的現實生活片段,但是表現手法跟印象都讓人覺得非常有趣,不曉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方式。

答:其實導演很喜歡一句話,就是:「越悲傷的事越要以不悲傷的方式表現,越好笑的事情越要以不好笑的方式表現。」導演說這是她很喜歡的一個小說家說過的話。他們覺得人活著,在人生中,喜劇是能夠帶給大家最大力量的東西,所以其實不只是這部片,之前的作品也是,都是採取這種手法跟這樣的調性在做的。

 

問:其實我看到這個,第一時間想到是日本長久允的新篇,內容是爸爸死了我們就哭不出來,都是很新鮮的印象,而且導演之前都是拍短篇的,剛剛才了解到,先前拍了一系列有趣的短篇,這部電影讓我感覺到新鮮的影像力量。想請問導演,拍短篇出身之後,拍這種新鮮的長篇,跟短篇有甚麼不一樣,怎樣才能做到讓觀眾覺得不無聊。(主持人補:從短篇跨到長篇這中間有甚麼樣的轉變)

答:他們說他們拍過最長的短篇是43分鐘,然後想說這部就把它拉成一倍的時間。導演覺得拍短篇跟拍長篇最大的差別,就是拍短篇時你的視覺距離要放近一點,拍長篇就退後一點、拉遠一點,可以看得比較廣、讓自己的視野看得比較廣,導演覺得主要的差異在這邊。不然的話就是自己的視野會太小,為了要讓自己的視野擴大,就是要往後退、拉遠跟你要拍的視野距離,好讓自己看得比較廣。

 

問:(主持人問)拍攝的地方可以聊一下嗎,好像有點特別,人好像沒有很多,就剛剛講到的,有人在抗議土地開發的事,可以聊一下拍攝的這塊土地嗎,為什麼會選在這個地點? 那個醫院跟那個城鎮。

答:比起針對那個地方或是那個都市,其實導演想把那場戲放進去的原因,是因為20歲的時候有參加光化門的示威遊行,那次的規模非常的大,8線道的道路都封街,人群都上街去示威,但是導演本來以為示威就是很沉重的、很嚴肅的上街喊口號,但是那次給她另外一個感覺,那時很多人在路上彈吉他唱歌,或是大家發飯糰、分享食物說示威遊行辛苦了。所以導演覺得示威這件事情不用這麼的沉重,比起鬥爭、示威或是想要訴求的成不成功,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且其實在韓國,所謂都更的問題,一直都沒有斷過,他們常在講說每兩年就有一個地區會不見,一個地區會完全變成一個新的面貌,「欸,我以前住的家怎麼不見了。」其實現在在韓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居住問題。

 

問:導演你好,想請問一下結局的處理,有點好奇為什麼會選擇一個…聖元承認了他真的有打他前女友這件事,跟他前面塑造的形象是蠻可愛、蠻善良的一個人,可是到最後就一個突然的大反轉,就像那個大坑一樣,嚇了大家一跳,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處理?

答:導演說首先我們身邊真的有使用暴力的,常常我們聽到的都不是陌生人,都是在某些人眼中其實是好人的。她說中間聖元有發生戒指弄丟的事情,其實整個遇到很多事情的這個過程,讓他到最後能夠坦承地說出他曾經做過的事,讓他變得很帥。

 

問:(主持人問)剛好像沒有問,怎麼會安排一個叫Maggie的鯰魚在裡面點題。

答:導演覺得人會想要相信甚麼事情時,通常都是自己處在不安的狀態,比方說像是要面對大學聯考,會有些特別的小禁忌不能做,或是遇到甚麼樣的狀況時,就會說:「啊,我運氣不好。」人就是越在不安的時候,越會想要相信甚麼東西、相信甚麼人,或是尋求一些徵兆。像鯰魚的話,其實它平常是不太會動的東西,就是穩穩地在那邊,看到它就會覺得有安心感。但是碰到有地震要出現時,它就會跳出來、開始跳動,不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嗎? 就是這是一個很神秘的狀況。像導演的話,就是看到某個演員就會覺得很有安心感,她本人是跟小動物在互動時,特別覺得心裡很安穩的一個人。

因為這部片子本來的主題,就是電影委員會給的是”青年”,雖然說她不知道劇中的人物是不是真的可以聽到這隻鯰魚的聲音或是鯰魚說的話,她希望大家的生活中,也能出現像Maggie一樣穩穩地帶給大家安全感的一種東西。然後為什麼片名會叫”Maggie”,是因為韓文的鯰魚發音就叫Maggie(메기),然後把它人格化,就是用英文瑪姬來使用,但其實韓文的메기就是鯰魚。

arrow
arrow

    nisexmo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